科技日報記者 梁樂
春節(jié)臨近,走進阿合奇縣庫蘭薩日克鄉(xiāng)阿克特克提爾村,一幢幢新房整齊排列,炊煙升起,村民們在明亮溫暖的新居里忙碌著。
2024年1月23日2時9分,阿克蘇地區(qū)烏什縣發(fā)生7.1級地震,距離震中41公里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合奇縣震感強烈,造成當地部分房屋倒塌和受損,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。
一年來,在自治區(qū)、州住建部門的支持下,阿合奇縣按照輕重緩急原則,聚焦農村住房、放牧點生產用房(居?。?、城鎮(zhèn)住宅三大關鍵領域,穩(wěn)步推進城鄉(xiāng)住房災后恢復重建工作,確保每一位受災群眾都能有安居之所。
在重建選址環(huán)節(jié),當地嚴格遵循避開地震斷裂帶(地震活動斷層)、山體滑坡區(qū)、洪水河道等危險地帶的科學原則,實現精準科學選址。選址確定后,阿合奇縣迅速組織相關部門,緊鑼密鼓地開展用地審批、林草手續(xù)辦理等工作。為保障重建工程質量,選派7名建筑相關專業(yè)人員下沉到各鄉(xiāng)(鎮(zhèn))場,為重建工作提供全方位技術指導與工程質量監(jiān)督。
經過各方的不懈努力,災后重建成果顯著。目前,1871戶農村抗震安居房、2073套牧民越冬生產用房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,群眾陸續(xù)喬遷新居。
“新房安裝了壁掛爐和地暖,跟城里人的生活一樣方便,住著特別踏實。”阿克特克提爾村村民阿西木·木拉提說,屋外還有個寬敞的小院,等過了冬天,要在院子里種上花和蔬菜,把日子過得更有滋味。
阿合奇縣住建局黨組副書記、局長高維杰介紹,重建工作綜合考慮群眾住房保障、自籌能力、個人意愿等方面的因素,分別建造了面積40平方米、60平方米和80平方米的3類住房。其中40平方米的免費向群眾提供,60平方米和80平方米的,分別支付2.7萬元、5.4萬元的自籌款,支付自籌款部分貸款還可以享受3年免息政策。
2024年10月,蘇木塔什鄉(xiāng)克孜宮拜孜村村民哈孜別克·托合提納扎爾和妻子完婚,并高高興興地搬進了一套80平方米的安居房。“新房里水電暖全都配齊了,自己還享受到免息貸款政策,日子更有奔頭了?!彼f。
“冬窩子”曾經是阿合奇縣當地牧民自建的放牧越冬重要居所。受地震影響,各牧業(yè)點的“冬窩子”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。在重建工作中,各牧業(yè)點的“冬窩子”已被一座座整齊的彩鋼抗震房和規(guī)范的集中羊圈代替。
在庫蘭薩日克鄉(xiāng)別迭里牧業(yè)點,室外最低氣溫降至零下-15℃左右,而在阿曼·尤力達西的彩鋼抗震房內,溫度始終保持在26℃以上。
阿曼·尤力達西告訴記者,以前用石頭搭建的“冬窩子”不僅四面漏風,而且安全性不高,在去年的地震中受損嚴重?,F在新建抗震房里不僅暖和,還配套了家具、充電設備等設施,外面還有寬敞結實的羊圈?!斑@樣的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,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?!彼f。
如今,走在阿合奇縣的鄉(xiāng)鎮(zhèn),道路規(guī)劃平坦暢通,水、電、通訊等設施完備,新建房屋室內布局合理,現代化設施一應俱全,真正實現了各族群眾從“有居”到“優(yōu)居”的轉變。
從一張藍圖到實景畫卷,從滿懷期待到終成現實,一年來,阿合奇縣震后恢復重建的一個個民生項目,讓這個地處高寒山區(qū)的邊疆小城煥發(fā)新生。